作品【源】全紀錄5_拉黎樂次

on 2011年11月3日

拉黑子 口述:

不管你是去爬山還是打獵或是探險,在眾多樹幹中唯有九芎不需經過陰乾就能直接取來燒火,如果在深山裡受傷要止血就把葉子最嫩的地方在口中嚼爛,將咬碎的葉子放在傷口上,就能止血。我們小時候在外面玩耍,只要受傷都是這樣處理的。

我們阿美族也會紀念這個樹,將族人的名字以此命名,我們部落有一位年輕人的女兒就是叫lalilec (拉黎樂次)-九芎。

九芎這種樹種,將它的的枝幹砍下再插枝也能容易生長起來,它的種子乾掉之後,成為部落小朋友的娛樂玩具之一,將種子放在箭竹裡,當成子彈發射。



作品【源】全紀錄4_台灣金雨樹

on 2011年7月8日

其實就是台灣欒樹,不過有個童話般的外號叫【台灣金雨樹】...
台灣欒樹 /無患子科
台灣欒樹是台灣特有種,也就是全世界只有台灣有這種植物,主要分佈在低海拔、陽光強的地區。


台灣欒樹明顯的季節變化,也為台灣原住民帶來許多警示。台灣南部的魯凱族人說:「颱風如果在欒樹變紅時來,就會很嚴重。」對照台灣的氣象過往紀錄,秋天才登台的颱風還真的對台灣都會造成不小的影響。

台灣東南部的卑南族人則說:「欒樹轉紅的時候,記得向女兒們提醒,那個地方要是流出那種顏色的東西,要恭喜她長大了,還要告誡她,以後不可以再跟任何男人單獨在一起,直到結婚以後。」
人對樹不只是一般美感喜愛,原住民們把台灣欒樹秋天結紅色果實的特性,以及它的紅果作為教導後代的譬喻與教材。


史前館電子報第17期 2003.08.15 
戀戀欒樹/王憶榮

作品【源】全紀錄3_小米的故事

on 2011年6月28日

這是個關於阿美族由來的傳說故事
哥哥與妹妹因為大洪水而搭乘著小船離開了家鄉,夜晚航行在海面上原本可以靠著星星來判別方位,
但那天只有月亮高掛在天上,他們便順著月亮的方向航行,就從月洞(現今花蓮石梯坪附近)上岸。
兩人搭乘的獨木舟原本其實是家裡用來搗米養豬的器皿,妹妹在木舟裡發現有一些小米留在舟的裂縫中,
便撿拾小米來種植,開始了阿美族人的由來。


小米

小米田

種子方舟工作坊名額已滿

on 2011年6月20日

感謝大家踴躍報名8/15,8/16種子方舟工作坊,名額已全數額滿,日後報名者列為後補名額,謝謝大家!

作品【源】全紀錄2_原生種植物採集去

on 2011年6月14日

八仙洞遺址,位於台灣台東縣的長濱鄉,是一座位於公路旁的巨大岩石山巖,高約380公尺,面海之峭壁上有數十個被海水沖蝕而成的洞穴。

根據現場中研院考古人員發掘的報告,該遺址的年代在距今約3萬年至55百年之間,為台灣舊石器時代之長濱文化的代表。而近期也挖掘到新石器時代的考古遺跡。

在這裡隨處可見台灣的原生種植物,如九芎、月桃、構樹、林投等等,我們遙想在數千年以前的人類祖先們與我們現在一樣享用著現地的植物來生活。

   月桃花冠中唇瓣有帶黃色

月桃

九芎

種子方舟工作坊招生中

on 2011年6月9日

中港大排公共藝術設置計畫.種子方舟工作坊
招生中

8/15(一)
09001000  報到
10001200  繪本ppt觀賞,輔以實際可觸摸的種子,帶給都市學童不一樣的體驗
      分享部落的人在食、衣、住、行方面許多皆取材於自然界植物的故事
      以各族寓言傳說影射對地球環境變遷之憂慮及守護生態的重要
12001300  午餐休息
13001500  敲擊下的美麗纖維─製作樹皮布體驗
      體驗古老又原始的自然纖維─樹皮如何產生
      臺灣擁有豐富的纖維植物,如苧麻、黃麻、鳳梨、香蕉、藺草、竹、藤、月桃等,都適宜取纖維製成生活器物與衣飾,讓我們一起去認識來自大自然的禮物
15001530  整理環境,明天見
8/16(二)
09001200  樹皮DIY
10001200  整理環境,賦歸~
報名表:
姓名:
就讀國小/年級:
身份證字號:
(辦理保險用)
出生年月日:
(辦理保險用)
聯絡電話:
緊急連絡人:
◎招生對象:國小三、四、五年級
◎人數:50
◎費用:免費
◎學員自備:萬能的雙手、環保餐具、防曬及防蚊用品
◎授課老師:拉黑子.達立夫
◎上課地點:新北市/中信國小(新北市新莊區中信街168號)
◎報名方式:
傳真:02-23560231 begin_of_the_skype_highlighting            02-23560231      end_of_the_skype_highlighting Email: wrd.ntc@gmail.com
◎主辦單位:新北市政府水利局
◎承辦單位:台灣水企劃整合有限公司
◎聯絡人:鄭小姐02-23560222


作品【源】全紀錄1_濱刀豆

on 2011年5月23日

採集地點:台東縣東河鄉海濱

採集人員:張元茜、拉黑子、Penny
採集植物:濱刀豆

採集記錄:
策展人張元茜與藝術家拉黑子在海邊採集濱刀豆,濱刀豆是一種在台灣海濱生長的豆科植物,不可食。
所生長之根莖蔓延在海濱,其功能是保護海邊砂石不被海水或風沙掏空帶走。

在採集時,Penny遇到一位應該是來旅行的先生,他很好奇為甚麼我們一直在拔豆莢,他問了這是甚麼(What)?又問可以吃嗎(Eat)?這兩個答案他都不滿意,最後他又問了,那這可以作甚麼用(Use)?

這是一個有趣的現象,從古至今我們一直依賴植物在食物、衣著、住屋建材上的提供,其實也不意外都是會有這三種主要的疑問吧!!

濱刀豆_生長在海濱

濱刀豆_花與葉

濱刀豆_豆莢

濱刀豆_新鮮的果實

濱刀豆_已風乾的豆莢


濱刀豆_已風乾的果實


採集者:藝術家 拉黑子/策展人 張元茜


作品【渴】全紀錄1_雲朵兒

on 2011年5月16日

還記得我們提過由藝術家王艾莉 設計的「喝雨機」嗎?上方那雲朵正式亮相,巨大的籠罩在上方,像是保護著整輛雨水車,開始期待這輛雨水車經過身邊,這朵烏雲下起雨來的模樣了。



觀念性作品:【渴】王艾莉

on 2011年5月5日

有著特殊造型的「喝雨機」,出自於藝術家王艾莉的作品【渴】,從天上落下來的雨水,經過烏雲造型的濾水器,搖身一變成為一支支可愛的雨水冰棒。
透過雨水冰棒的分享,進而使民眾了解新莊與水的歷史淵源,從中辯思水循環之於自然界物種的重要性,以及一個依「水』而生的概念。更期望能引起關注者或參與者對這個議題的省思及探討,進而產生潛移默化且長遠的影響。

作品規劃設置地點:願景館1F空地


觀念性作品:【源】拉黑子.達立夫

原住民藝術家拉黑子.達立夫,以古老的洪水傳說【源】,預計在長期深受水患影響的新莊,執行「種子方舟」的計畫。
從原生種子的收集、傳說故事的分享、學習重新種植種子和記錄,以藝術行動讓孩子們了解先民如何看待洪水及物種保存的觀念,進而思考「大自然的力量」並非人所能想像…
假如洪水再度來臨,我們會希望存留下來的,是什麼樣子的未來?

計畫執行地點:新莊境內三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