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美光 老師
英國倫敦當代舞蹈碩士
長期關注舞蹈藝術的發展與教育
*1999年加入古名伸舞團,參與舞團演出與編創。
*2008創作作品:《Pining For The Spring Breeze》,發表於美國科羅拉多舞蹈節及韓國Mullae Art Festival,於新舞台古名伸舞團15週年慶發表《風尋》,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舞蹈學系跨領域創作《小紅帽奇遇記》舞蹈設計。曾合作過的團體包括1/2Q劇團、台北首督芭蕾舞團、迪迪舞蹈劇場、組合語言舞團、英國The Place劇場、法國Canal Dance、古名伸舞團、皇冠小亞細亞舞蹈網路、台北國際藝術村、美國大學舞蹈節。
*2009受邀香港東邊藝術節發表作品《記憶滲透的版圖》及Kirstie Simson策劃的柬埔寨舞蹈計劃、希臘國際即興研究計劃。
*2010受邀日本CIFJ及韓國AIAE即興舞蹈節教學及演出。
現任教於台灣藝術大學、舞蹈空間舞團、竹北高中
*2006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創意‧國際舞蹈精英學堂」教授「社群舞蹈工作坊」。
*2005第二屆台北公共藝術節駐區藝術家,與「台北市啟聰學校」合作作品《椅子的記憶》。
*2007年受邀參與兩廳院20週年慶雙人舞展,與蘇安莉共同編舞演出《etude》
*並曾與朱銘美術館合作兒童跨領域肢體課程研發,學學文創志業合作親子肢體開發,CICA當代藝術兒童基地合作親子肢體開發,及心路文教基金會肢體開發課程。
社群舞蹈經驗:
*2006受邀國際知名的即興舞蹈表演與教學者克斯蒂辛姆森(Kirstie Simson)到義大利參加首次國際即興舞蹈紀錄片拍攝。
*2006受邀參加印度加爾各答(WDA)國際舞蹈日編舞及教學。近期參與多項跨界創作,與澳洲剪紙藝術家Megan Keating,音樂家Arnaud Lechat共同發表《她的名字叫曇花》並與法國藝術家Nicolas Juillard(太陽能聲裝置演出)及南管演員林雅嵐共同參與即興舞蹈演出。
標籤: 民眾參與社區營造工作坊
柯世宏 老師
美國康乃迪克大學偶戲研究所碩士、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碩士、「真快樂掌中劇團」行政與木偶演師、國立台南大學戲劇戲講師。
為台灣布袋戲女演師江賜美女士之長孫,近年來參與國內外藝術節的演出與國際偶戲研習,一方面推廣台灣布袋戲精緻之美,一方面學習西方偶戲,希望在傳統偶戲與現代偶戲的衝擊下,對布袋戲有新的契機。
目前正從事傳統布袋戲演出工作,並教導台北師實小、新莊市思賢國小及鶯歌鎮鶯歌國小布袋戲班。
經歷:
*美國康乃狄克大學於「Hand Puppetry Class」教導研究生與大學生布袋戲(2008)
*亞洲文化學會ACC 連續兩年之獎助藝術家赴美進修(2006.6~2008.6)
*美國康乃狄克大學「國際懸絲偶戲學苑」師承德國偶戲大師亞伯特‧羅瑟(2003)
*荷蘭國際研習營「Puppet Master Class」學員,德國Frank Soehnle指導(2003)
*「第12屆保加利亞金海豚偶戲藝術節」榮獲最受歡迎偶戲男演員(2002年)
*2001美國(O’Neill Puppetry Conference)之研習學員
*2000『光影戲研習』學員,美國偶戲 教授 Bart.P.Roccoberton.Jr
真快樂掌中劇團http://www.bodehi.com.tw/第三代除傳承掌中藝術,致力推廣台灣布袋戲精緻之美,另方面則學習西方偶戲,希能開創布袋戲新契機。
真快樂掌中劇團簡介
「真快樂掌中劇團」創辦人江賜美 女士,為台灣布袋戲界的第一代女演師,從事掌中戲藝術迄今六十餘年,唱、唸、道白與掌中技藝,與台灣同輩演師競技稱雄。傳子柯加財,從小學習傳統布袋戲曲,接觸戲劇藝術已四十餘載;從事布袋戲之編導及主演多年,對於掌中藝術製作與演出,皆能發揮本身之特長。第三代柯世宏與柯世華傳承掌中藝術及參與國內外藝術節的演出與國際偶戲研習,一方面傳承台灣布袋戲精緻之美,一方面學習西方偶戲,希望在傳統偶戲與現代偶戲的衝擊下,對布袋戲有新的契機。目前一家三代傳承,共同為本土掌中戲文化延續而努力的優秀成績,在掌中戲界傳為佳話。
創作年表
「是誰抓到大老虎」(2010)
「包公案-遊仙枕」(2010)
「孝子感動天-乾隆遊西湖」(2009)
「97年度台北縣法律劇場演出」(2008)
「前世夫妻後世會-亂點鴛鴦譜」(2007)
「武松打虎-美國巡迴演出版」(2007)
「96年度台北縣法律劇場演出」(2007)
「北管布袋戲秦王與孟姜女」(2006年5月)
「布袋戲黑色喜劇-白吃店」(2006)
「95年度台北縣法律劇場演出」(2006)
「兄弟情深:一門雙及第」(2005年7月)
「南管布袋戲-陳三五娘」(2004年12月)
「洛陽長虹-蔡端傳奇」(2004)
「日落梳妝」(2003)
「破腳孝子與蔡牽」(2002年8月)
「劍俠布袋戲-怪俠紅黑巾」(2002年3月)
「孫悟空大戰紅孩兒」校園巡迴演出(2001年)
「楊本縣過台灣之三:南投日月潭奇談」(2001年)
「楊本縣過台灣之二:十八巨簍」(2000年)
「楊本縣過台灣之一:破雙美人梳妝血」(1999年6月)
「跛腳孝子與蔡牽」(1999年6月)
國際藝術節演出
2009年文建會紐文中心主辦之真快樂掌中劇團美國巡迴演出,紐約、德州、達拉瓦州、加州(1月)
2008年新加坡國際藝術節(7月)、 美國The Green Mountains 國際偶戲藝術節(9月)
2007年文建會紐文中心主辦之真快樂掌中劇團美國巡迴演出,紐約、德州、康乃狄克州。
2006新加坡國際藝術節、印度「Ishara國際偶戲節」
2005年匈牙利國際偶戲節
2004年日本鳥取縣文化藝術季
2003年荷蘭多雷希特國際藝術偶戲節
2002年保加利亞金海豚國際偶戲節、日本神戶大阪春節藝術季
2000年匈牙利國際偶戲節
標籤: 民眾參與社區營造工作坊
容淑華 老師
英國愛斯特大學藝術文學學院戲劇系戲劇博士【University of Exeter, Exeter, UK】
從事專業劇場工作近25年之久,曾經擔任國立中正文化中心演出組組長、牯嶺街小劇場執行長,目前任教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並兼展演藝術中心主任。
曾出版「奇妙世界—劇場」,「演出製作管理」。
1999年開始涉足應用劇場之領域,範圍涵蓋:
2001年至今,培訓學校教師應用戲劇融入教學,以及培訓教師「創造性戲劇」的戲劇教學能力;2004年與引導視障朋友經由工作坊歷程,從事戲劇演出;2007年嘉義縣《2007北回歸線環境藝術行動》東後寮駐村藝術家,進入社區帶領社區居民進行劇場相關活動;從2005年至今,台北市河堤國小故事爸媽《書爸書媽教育劇場工作團隊》,進入校園培力家長應用劇場切入教育議題,與學生互動學習;2009年三峽社區,進入社區帶領社區居民和圖書館志工媽媽學習運用教育劇場進入校園與學生互動學習生活教育。
目前,正在計畫進行新北市社區劇場---壽德社區1000戶案。
第一屆兩廳院青春歌舞營 製作。
第一屆兩廳院青春歌舞營 製作。
標籤: 民眾參與社區營造工作坊
李俊陽 老師
1967年生於台東
桃園大溪大道藝術館第一屆駐館藝術家、台中二十號倉庫第一屆、第二屆駐站藝術家、2002年亞洲文化協會視覺藝術類授獎人、美國舊金山赫德蘭藝術中心駐村藝術家。
曾經為金枝演社設計的舞台作品有《群蝶》、《可愛冤仇人》、《玉梅與天來》,美術設計作品則有2005《祭特洛伊》。
在他的作品裡,隱藏著許多台灣視覺符號
歷年作品個展:
1995 1997 1998 1999 2000 2002 2003 2010 | 《逝去情境與新生命的來臨Dead Plot And New Life's Coming》 油畫個展(台中理想國狀況藝術空間) 《七彩迷魂轎Rainbow, Souls》油畫裝置(台中X世代畫廊) 《童年的祭禮The Sacrament Of My Childhood》個展(桃園大溪大道藝術館) 《戲偶舞人生Puppets Act, the Real Life》傳統木偶雕作(宜蘭縣立文化中心台灣戲劇館) 《絕地逢生:黑色筆祭Come Out From A Helpless Impasse:The Black Sacrifice》 《廖添丁傳奇》木偶雕作(台北大稻埕偶戲館) 《葉繪羽翼舞舞飛》(美國舊金山赫德蘭藝術中心駐村藝術家) 非畫廊【誰人演動故事衣】 妙工卍卍玩 |
聯展:
1995 1998 2002 2003 2004 2005 2008 2009 | 《百花齊放The Flowers Are All Out-大度山人文工作者群展》油畫 (台中理想國狀況藝術空間) 《台中二十號倉庫第一屆駐村藝術家複選文件展》(台中二十號倉庫) 《驅動城市2000中途站Actuate The City 2002》裝置聯展(臺北華山藝文特區) 《神遊台北-第四屆台北藝術節》(台北松山菸廠) 《群魔亂舞-台灣當代素描展》(台北誠品畫廊) 《台灣當代行為錄象展》(高雄豆皮文藝咖啡館) 《鬼姑娘》木偶創作(台北西田社劇團) 《兄弟姐妹大明星》CO4前衛文件展(台北華山藝文中心) 《七彩迷魂妙平行輸入展》(台北當代美術館) 《五形‧五行-台灣當代常民劇場》(高雄市立美術館) 《那光》金枝藝術‧苗栗 《綠野仙蹤關渡首部曲-漂流木裝置藝術》關渡美術館‧台北 《剝皮寮藝條通-混搭當代藝術展》剝皮寮‧台北 《喜劇-北藝大20週年》關渡美術館‧台北 《一日十年-20號倉庫駐村藝術家聯展》20號倉庫‧台中 |
標籤: 民眾參與社區營造工作坊
柯德峰 老師
西畫與美術史專任教師
榮峰畫室
國立台灣戲曲學院兼任教師講師
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創作碩士
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西畫學士
●戲劇:《子夜天使》(差事劇團,2005)、《浮沉烏托邦》(差事劇團,2005)、《麻辣時代》(差事劇團,2007)、《闖入.廢墟》(差事劇團,2008)、《影的告別》(差事劇團,2008)、《朝聖之行》(台原偶戲團,2010)。
●舞蹈:《就這樣》(以色列伊蘭妮‧泰摩BUA舞團,2004)、《天亮之前》(聲動劇場,2005)、《記憶拼圖》(古名伸舞團,2006)、《膚所在》(德國後劇場POST-THEATER,2007)、《交遇》(古名伸舞團,2008)、《亂碼2010》(古名伸舞團,2010)。
●舞台美術:
- 差事劇團---《潮喑》(2004)、《浮沉烏托邦》(2005、台新藝術獎年度十大表演藝術)、《敗金歌劇》(2006)、《闖入. 廢墟》(2006)、《麻辣時代》(2007)、《影的告別》(2008)、《另一件差事(舞台設計與美術2009)》台灣海筆子---《台灣浮士德》(2004)、、《變幻 痂殼城》(2007)、《無路可退》(2009)
- 黃蝶南天舞踏團---《野草天堂》(2006)、《惡之華》(2010)
- 古名伸舞團---《記憶拼圖》(2007)
- 《Vday》---(入口裝置,勵馨,2006三重)、(設計與製作,2007台北)、(入口裝置,勵馨,2007高雄)、(舞台設計與製作,勵馨,2008台中)
- 台原偶戲團---《兩個世代》(舞台及道具製作,2007)
- 同黨劇團---《飛天行動》(佈景漫畫2008、2009、台新藝術獎年度十大表演藝術)、2010)、《我親愛的大革命小姐》(2009)
標籤: 民眾參與社區營造工作坊
民眾參與社區營造工作坊宣傳單上
七月份彩繪工作坊課程日期誤植為每周五,在此更正成每週四(7/7、 7/14 、7/21 、7/28 )。
C. 彩繪工作坊
日期 | 課 程 內 容 | 講 師 |
7/7 | 彩繪「河神」-拓印圖像製作1 | 李俊陽 |
7/14 | 彩繪「河神」-拓印圖像製作2 | 李俊陽 |
7/21 | 河與面具製作1 | 柯德峰 |
7/28 | 河與面具製作2 | 柯德峰 |
標籤: 民眾參與社區營造工作坊
訂閱:
文章 (Atom)